合作客戶/
拜耳公司 |
同濟大學(xué) |
聯(lián)合大學(xué) |
美國保潔 |
美國強生 |
瑞士羅氏 |
相關(guān)新聞Info
-
> 液態(tài)Ag-O系表面張力和表面過剩量計算、氧氣壓力和溫度的預(yù)測模型——模型(二)
> 不同溫度下水的蒸氣壓、蒸發(fā)焓及表面張力
> 氣泡法原理的便攜式表面張力儀的缺陷
> 探究龍泉大窯青瓷和德清原始瓷釉面縮釉缺陷形成機理
> 變壓器油水含量降至12ppm,柴油產(chǎn)品可轉(zhuǎn)化為變壓器油基礎(chǔ)油
> 軸對稱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系統(tǒng)研制及二甲基亞砜/甲醇混合物表面張力實驗研究
> 有機硅消泡劑作用原理、析出漂油的原因
> 篩選常用、經(jīng)濟且可抑制低階煤煤塵的表面活性劑(三)
> 常見多元醇(乙二醇、甘油、季戊四醇、山梨醇等)在化妝品中的作用
> 生物柴油密度與表面張力的實驗研究以及理論推算
推薦新聞Info
-
> 氣凝膠的合成方法及干燥方法一覽
> 表面活性劑對?納米碳纖維CNFs在水性體系中分散性的影響(二)
> 表面活性劑對?納米碳纖維CNFs在水性體系中分散性的影響(一)
>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、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(三)
>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、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(二)
> 納米熔鹽形成機理、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研究(一)
> ?《Nature》論文致謝欄常客:超微量天平的生物膜研究顛覆性應(yīng)用
> Na2CO3溶液與模擬油反應(yīng)不同時間后產(chǎn)物的界面張力、剪切黏度(二)
> Na2CO3溶液與模擬油反應(yīng)不同時間后產(chǎn)物的界面張力、剪切黏度(一)
> 耐擦刮無膠消光膜制備方法、高表面張力與收解卷順暢性的平衡(二)
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二鈉鹽水溶液的動態(tài)表面張力測定及影響因素(下)
來源:應(yīng)用化工 瀏覽 151 次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21
2.2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二鈉鹽水溶液的動態(tài)表面張力(DST)
2.2.1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二鈉鹽的烷基鏈長對其水溶液動態(tài)表面張力的影響圖3為不同烷基鏈長的AG-EC水溶液(2.26mmoL/L)的DST隨時間變化的情況。
圖3 AG-EC水溶液的DST曲線
由圖3可知,對于不同鏈長的AG.EC水溶液,其DST曲線都是微微下降一快速下降一緩慢平衡的過程。另外在疏水鏈變長的同時,DST曲線的誘導(dǎo)期時間縮短,DST下降趨勢增加,介平衡狀態(tài)表面張力值越低。這是由于疏水烷基鏈增長使得表面活性劑的疏水性增強,更容易吸附到溶液的表面。
2.2.2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二鈉鹽水溶液濃度對其動態(tài)表面張力的影響
在25cc下測定不同濃度AG.EC水溶液的DST,并利用Rosen模型處理,得到其動態(tài)表面張力參數(shù),見圖4、表1。
表面活性劑的DST曲線受到擴散能與吸附能的控制,由圖4可知,對于AG.EC08、AG—EC10和AG.EC12,隨著表面活性劑濃度的增大,介平衡表面張力會降低,DST曲線也越低。由表1可知,n、ti和t值隨著表面活性劑濃度的增大而越小,說明擴散速率變快,體系誘導(dǎo)區(qū)結(jié)束的時間和達(dá)到介平衡狀態(tài)的時間變短。隨著溶液中AG—EC濃度增加,讓更多AG.EC分子擴散到溶液面下層,所以擴散速率會更快。另外參數(shù)R更大,也說明表面張力以更快的速率下降,即AG.EC動態(tài)表面活性是隨著其濃度的升高而增加。特性時間t值變小,是由于在吸附的后期,溶液表面已排列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劑分子,此時表面已經(jīng)比較擁擠,使吸附能壘增大,于是表面活性劑分子更不容易吸附在溶液表面;在吸附層的大量AG-EC分子保持了一種介于吸附與脫附兩種狀態(tài)之間的動態(tài)平衡,如果界面上的AG-EC分子較多,則脫附較快,難以吸附新的表面活性劑分子。另一方面,AG—EC分子結(jié)構(gòu)比較復(fù)雜,溶解后為帶兩個電子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,當(dāng)AG—EC分子從溶液本體向其表面擴散時,會被表面已經(jīng)吸附的AG—EC分子排斥,難以被吸附。
2.2.3溫度對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二鈉鹽水溶液動態(tài)表面張力的影響圖5為不同溫度時1.13mmol/L的AG—EC12水溶液表面張力對時間的關(guān)系。
由圖5可知,當(dāng)溫度升高,DST下降的速率明顯加快。這是因為分子的不規(guī)則運動更加激烈,使得分子間的引力減小。表面張力越早開始下降,在各個階段的表面張力值就越低。在45℃下開始測量時,表面張力已經(jīng)降到了70mN/m左右,這也許是由于溫度升高降低了純?nèi)軇┧谋砻鎻埩ΑI邷囟龋砻鎻埩ο陆档母欤走_(dá)到第四個階段平衡狀態(tài)。這說明了高溫下其動態(tài)表面活性更好。可能是由于表面活化能在高溫時更低,使得AG.EC分子更易在溶液表面吸附。
圖5不同溫度下AG—EC12水溶液的DST曲線
2.2.4氯化鈉對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二鈉鹽水溶液動態(tài)表面張力的影響在表面活性劑溶液中加入電解質(zhì)會顯著的改變?nèi)芤旱腄ST,特別是對于離子型表面活性劑。為了研究無機鹽對AG.EC水溶液動態(tài)表面張力的影響,這里選擇NaC1濃度為0.2,0.6moL/L的AG.EC12水溶液(AG—EC12濃度為1.13mmol/L),測定其DST,并與無NaC1時的DST對比,結(jié)果見圖6。
圖6不同NaC1濃度的AG-ECI2水溶液的DST曲線
由圖6可知,雖然表面活性劑濃度恒定,但是電解質(zhì)濃度對溶液的DST有顯著的影響。隨著NaC1濃度的增加,DST曲線誘導(dǎo)期持續(xù)時間減少,且在更低的表面張力下平衡。可能的原因是無機陽離子Na減小了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陰離子吸附層之間的電性斥力,使表面活性劑離子更易于吸附在溶液表面。文獻指出,隨著無機鹽濃度增加,更小的表面活性劑濃度變化就能引起溶液介平衡表面張力的變化,從而使溶液中表面活性劑的有效濃度比較高,則表面張力值較低。
3結(jié)論
平衡張力研究表明,三種烷基糖苷檸檬酸單酯鹽在其各自的水溶液中均具有表面活性。動態(tài)表面張力研究表明,同摩爾濃度AG—EC08、AG.ECIO和AG—EC12水溶液的動態(tài)表面活性在達(dá)到一定時間后隨表面活性劑分子的疏水鏈增長而不斷增大;AG—EC溶液的濃度越高,其動態(tài)表面活性越好,DST越快平衡,DST曲線越低。而當(dāng)溫度升高,其DST明顯下降;無機電解質(zhì)NaC1對其DST的影響也較明顯,隨著NaC1濃度增大,其DST曲線越低。